利用部门优势推动中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化的步伐 - 信息技术的广阔领域 - yinyufeng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9 次) 时间:2002-01-27 12:41:22 来源:yinyufeng (lily_y) 原创-IT

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普遍应用,特别是随着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工程的实施,信息这一新的生产力要素正在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各类信息网络也在向广大农村延伸,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是当前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村活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必由之路。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展”,要“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气象部门组建中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的决定正是按照温家宝副总理关于“建立并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气象服务技术体系和气象事业结构的新格局”的要求,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十亿农民,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加入WT0后,农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挑战。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信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在农业产业调整和农业市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新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适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民对农业信息的迫切需求,需要有一个覆盖面广,信息传输及时准确,服务周到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向各级政府和农村工作的干部、群众,向乡镇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信息、种植养殖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气候信息,帮助和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来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是气象部门发挥优势、为农业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气象部门具有网络资源优势。气象信息网络体系已形成规模,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完成了全国布点建设,形成了覆盖到省、地、县的全国卫星气象通信网络,并投入业务化运行,因此,依托气象部门卫星通信网络资源传输涉农信息,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农网建设的成本,有利于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的效益。其次,气象部门具有组织结构和人员优势。气象部门所属的台站遍布全国,形成了比较好的组织结构体系,利用这个组织体系,可以做到纵横贯通,有利于信息流通和把涉农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同时气象部门在气象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从上到下都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信息网络方面的人才,并在为农服务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具有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用部门优势积极推动农村综合经济信息化建设,积极开辟为农业服务的新渠道,是涉农部门重之有重的主要工作。将农村经济信息(农时、农情、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天气实况、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需、价格等市场信息)直接传送到各涉农单位、乡镇企业和广大农民手中,是涉农部门义不容辞的任务。为了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不少省气象局已经承办“农网”的基础上,建设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全国联网的农村综合信息网,以便调动整个气象系统积极性,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建设中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就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