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券商寻觅舞伴 - 关注企业 - 屈晓燕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4 次) 时间:2002-01-18 13:05:53 来源:屈晓燕 (屈晓燕) 原创-非IT

2001年4月2日 屈晓燕

——————————————————————————–

  3月25日华安基金管理公司被初步确定为首家开放式基金试点单位,我国第一只规模50亿份的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暂名)不久将推出。另外4家新筹建公司开业核准工作已进入倒计时。有关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法规起草工作、公司筹建审批制度的改革、公司发起人的选择范围以及制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的人才储备培训办法等相关准备工作,也在紧张筹备之中。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中外证券机构的频频联手,似乎预示着证券市场要掀起一股“找伙伴”的合资风潮。

  券商合资:春天还会远吗

  6年前,也就是1995年,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成立,直至目前依然是中国惟一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虽然它在“孤芳自赏”,但最近证券市场的一系列迹象显示证券界的中外合资春天即将来临。
  去年下半年以来,银河、南方、广发、光大、国泰等证券机构频频接触海外机构。相继有华安与富林明联手、鹏华与美国景顺、国泰与德累斯顿、富国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南方基金与汇丰、南方证券与德国商业银行、银河证券与施罗德集团成为合作伙伴。欧洲富通基金管理公司也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据悉,该公司已基本确定了筹建中外合作基金公司的中国合作伙伴,并正在开展后期筹备的具体技术谈判。在开放式基金试点单位初步确定,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之际,中外证券机构之间开始联姻可谓及时之举。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谈及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问题时曾指出,将按WTO谈判的承诺,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积极研究引进国外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允许外资有步骤、有限额地进入A股市场。
  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屠光绍表示,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十五”期间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目前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都在与境外同行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合作。对于合作能否成功,证券监管部门不会进行干预,这是企业自身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草案)》的修改,摩根、高盛、美林这些“大家”在中国市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凡此种种政策和迹象都让人感到,“洋券商”与国内券商“合资”的春天即将来临。

  国内券商: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虽然近一段时间,媒介把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券商都追了个遍,但这些已经找到合作伙伴或正在找的券商们却十分谨慎,对外一致不做宣传。有点“只做不说,玫瑰悄悄开”的意思。
  银河证券有关人士说,作为国有独资的券商在这方面政策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银行始终很谨慎,目前的合作正在进一步切磋中。他认为南方证券的合作比较顺利,有些经验可以借鉴。
  华厦证券国际部经理薛兰说,华厦从1996年开始,就与境外机构有业务上的合作,近日中外证券机构频频联姻,华厦整体正在进行调整,与境外合资是华厦始终在努力的一个方向。据灵通人士透露,华厦目前已找到合作伙伴,但薛兰对此没有走露半点消息。
  南方证券深圳总部有关人士说,目前与德国商业银行的合作主要是金融产品的设计及研究、客户服务、市场推广及销售、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及资讯科技支援等方面,双方亦打算合作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这只是时间问题。
  看来券商们不愿大肆声张,券商间的合作真正大幕的拉开还得一段时间。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马宇研究员认为,国外券商真正介入业务限制还很大,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过于谨慎、封闭。他认为越封闭风险越大,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在开放中才能得到检验,永远谨慎封闭,不开放怎么知道有风险。中外券商联手真正洽谈成功的没几个,正是因为资本市场非常谨慎,证券公司去搞合资已经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马宇认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应更大胆一些,让这些玫瑰不要再悄悄地开。

  合作伙伴:两大阵营各有千秋

  在外方选择潜在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境内公司已形成了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两大阵营。
  去年8月,华安基金和英国富林明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开了中外基金的合作先河;10月,开放式基金试点办法出台后,境外券商纷纷表示愿与中国同行合资发展开放式基金。目前的基金管理技术合作仅是个开端,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筹备中,业内专家估计,中外合作基金公司的诞生不远了。
  而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业内人士估计不会那么快。目前国内证券公司运作还不规范,市场监管政策也并不十分明朗,外资进来时可能会把更多时间放在投石问路上。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赵锡军教授介绍,国内目前没有证券公司上市,与外方合作也只能在基金上合作。从具体操作看,对于一些在海外有着关联机构的证券公司来说,先期在海外市场推出一些产品如B股基金等也有更多可操作性。基金管理公司在合作中将在专业性上体现出整体优势,而从长远看,证券公司力图在综合资源方面体现出持久的战斗力。据南方证券总部国际业务部透露,德国商业选择南方并不将注意力放在具体的某一产品上,而是全方位的开拓,为以后双方在其他方面合作打基础。
  国内券商选择伙伴时,也遇到两大阵营。一是欧美机构,一是亚太机构。选择欧美,更有利于合资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对于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操作观念有较大帮助。但会在办事效率和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有些碰撞;选择亚洲机构在这些问题上的磨合障碍小,但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上逊色一些。

  找个伙伴 达成双赢

  记者采访国内券商时,券商们普遍认为寻求国外券商合作是顺应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潮流、趋势。大鹏证券投资银行总部(北京)副总陈海良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必然要迈向国际化,寻找境外合作伙伴对国内券商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资本市场经验。
  业内专家指出,海外券商寻找合作伙伴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国外券商可以通过国内基金,逐步进入中国A股市场。虽然目前的接触可以说仍处在初级阶段,但中外合作的大方向是明确的。施罗德集团行政总裁David Salisbury说,中国有条件在未来数年建立全球其中一个最大的基金管理业。
  赵锡军教授说,国内券商需要寻找合作伙伴。主要原因,第一是融资渠道需要拓宽;第二,业务发展需要创新。目前国内券商大部分没有主动性,只是给别人拉大客户,拿回扣,市场开拓力不强。第三,体制不灵活,需要注入新力量。第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毕竟,比起境外合作伙伴百年以上的运作历史,中国证券市场有点年轻。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进,中国将允许中外合资基金与国内基金平等地参与基金管理,国内证券业自身需要合作,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这种互补性较强的合作非常必要,一方面,国内券商可通过合作提高管理和业务水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业务运作机制,增强入世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海外机构可藉此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市场运行规则、趋势等,为其进军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打下良好基础,及早寻找到合适的伙伴,让二者达成双赢的结果。
输入需要设置字体大小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