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VC - 象鼻工作室 - 余梦非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 次) 时间:2002-01-16 14:38:08 来源:余梦非 (余梦非) 原创-IT

引子

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梦想淘金的许多人们会对从硅谷过来的一则老式笑话发出会心一笑。这则笑话说:只要完成以下六个步骤的工作就能发财致富:1、去硅谷找棵树;2、摇树,树上会掉下一个风险投资商;3,趁他还未清醒,对他念以下咒语:电子商务,B2B,垂直型,分布式计算……;4、风险投资商会给你一笔钱;5、拿到这笔钱后赶快去上市;6、回硅谷,找另一棵树。这是有关风险投资商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笑话。

然而,真正有意思的部分是:今天在中国居然有许多人信以为真!

事实上,与互联网的狂热相比,VC要比人们所认为的冷静、理性的多。

他们是资本花园里的园丁。他们选苗、施肥、锄草同时修剪……

撩开笼罩在他们脸上用金钱织就的面纱,这群神秘的园丁事实上是最精明、杰出、聪颖和明察秋毫的一族。
他们深藏不露,只是为了……

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大胜利者。

做VC(venture capital,风险资金)的人往往都是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人”。说他们“老”事实上只是相对于那些极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具有在投资银行工作过的背景。上海盛基创业投资管理公司的张伟总经理说:“许多投资银行的人时间一做长了后,都愿意去做VC。因为这是凭感觉的东西。感觉事实上比金钱更重要。这是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

“这种感觉来源于多年来耳浸目染所获得的宝贵的经验积累。”IDG副总裁章苏阳说:“怎么说呢?奥特洛在投intel时有人问他,你最牛的一件事是什么?他说我最牛的一件事就是我在投intel之前,根本没看过它的business plan。他看了还不一定会投。”

这种感觉还来源于高学历的知识底蕴。大多数做VC的人都具有硕士学历。有些还像MORNING SIDE的蒋翔仁先生那样具有双重硕士学位。他说:我们一般招聘更多的是靠找,打一个广告也许会投来很多简历,但真正能符合要求的会很少。做VC往往需要懂得又多又深,这样才能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中不为所惑。

有过在商海中沉浮或在公司中做过高层管理的经验对做VC的帮助也很大。因为这不但使得他们对一个项目的好坏有更强的判断力,而且他们的宝贵经验能够给予所投资的公司在发展的策略和未来会遇到的困境上以指导。

VC中还有独特的一族。一些经历充沛的人会完成从投资银行——VC——网络公司的三级跳。携程旅行网的董事长沈南鹏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作为92年的耶鲁MBA,他在从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出来后,不但自己作为一个VC投资了许多项目,而且还亲手和几个朋友共同办起了携程旅行网。他说:“对一个MBA来说。VC只不过可以实现他的一部分理想和人生价值。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才是他发展的最好舞台。”

VC的起步最早可追溯到美国的20世纪40年代。风险投资的资本始源于私人资本、公共养老金、保险公司、捐献基金、公司及个人天使投资者等。风险投资公司曾为诸如微软、英特尔、康柏、戴尔、思科、太阳系统、联邦速递等公司提供了最初启动资本,这些公司都已在各自的行业中成为领先者。由于其回报极其惊人,使得近年来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急剧增长,从1970年的1亿美元发展到今天的超过1千亿美元。

相比之下,风险投资在中国还是一新颖的概念。它真正的兴起只不过是最近一年的事情。之前,只有寥寥几家风险基金为圈内的人士所耳闻。IDG是其中的先驱者。去年此时它对思强和索易的投资恐怕是上海本地网站中最早接触到的风险基金了。

晨兴公司(MORNING SIDE)也是家较早进入中国的风险基金。它进入中国的时间可以一直追溯到1993年。不过,虽然较早,但晨兴公司的蒋翔仁先生说:“我们真正看中并投入互联网业务上的时间也就是一年多一些。直到2年前,我们主要还是向一些高科技实业进行直接投资。”晨兴投资的第一个互联网公司就是今天的搜狐。

今天在上海地区的VC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其中著名的有上实及其旗下的公司、浦东科投、联创、CIV因特网等公司。业内有关人士分析到:按照资金的来源,目前的VC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国外的风险资金,如IDG、MORNING SIDE以及最近进入中国的SOFTBANK等;一类是具有政府背景的资金,如上海实业;另一类则是国内的民间资本。

携程的沈南鹏说:“VC的大量涌现其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VC也要开始进行竞争了。去年上半年,风险基金就这么5、6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现在风险基金有20多家,很多人说多了,但实际上一点都不多。将来在VC这个行业中一定会有一个激烈的竞争,这时就要比谁能够给公司带来价值,谁以前有投资成功的例子,有了这些,它谈的公司才会让它投资。”

在面对未来VC之间的竞争上,CIV因特网风险投资公司有着自己的方式。它不但帮助企业上市,自身也在谋求上市发展。CIV执行董事朱虹透露:“CIV最早会于5月份在英国伦敦上市。这将可能是最早用中国概念‘风险投资’在海外上市的风险基金。成功后,它的投资手段将会和一般的VC有所区别,那就是对中意的项目用股票换股票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创业者手里将马上拥有一部分已上市公司的股份。其实这也是增加VC之间竞争力的一种方式。”

CIV于去年9月份正式开始运作,基本以欧洲基金为主,混合了一部分美国基金。它的这种模式和赫赫有名的SOFTBANK极其类似,也许将成为VC这行业的一种趋势。

事实上,一家网络公司从成立到运作上市,它往往需要VC和投资银行两方面的帮助。VC和投资银行的区别在于它做的往往是前端的工作。真正开始运作上市的时候,投资银行自然会进来。通常VC并不和后面的股票买卖者有联系,而投资银行却有着实际的操作经验。

中、美创业投资公司的戴月明先生说:一般投资银行比较谨慎,不会投很多项目,但看准了一个项目会投很多资金。而VC则会关注许多刚刚起步的小公司。

对于什么样的项目能让人眼睛一亮,VC们的观点都有些英雄略同。

晨兴公司蒋翔仁先生的见解最有代表性。他认为一个好的项目应该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团队最重要;2、商业运营模式;3、在中国做这件事的大环境有没有可能。

IDG的章苏阳则着重于三个强调——强调商业模式,而不是产品技术;强调TEAM,而不是某一个人;强调他们是一个结构,而不是一个无机的整体。

盛基公司的总经理张伟则有一个4F理论:first model、fast、focus、finance。他解释道:“first model指的是一个项目在所在的领域、所在的方向上一定要前面没有人;fast则指钱拿到后要跑得足够快;focus意思是要能够吸引公众的吸引力,包括吸引其它投资者的能力;最后finance则意味着你需要有足够多的金钱。”

CIV的投资经理计越还着重补充了一点,他认为:在国内投资,VC还将注重看公司的结构,其中包括是否有合法的经营权。“在这方面国外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产权在国内还是有遗留问题。”

在采访中,所有的VC都不约而同谈到了CEO和团队的重要性,并且把这一点置于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位置上。

在最近中雇网所举办的“风险投资首脑实话实说”网友见面会上,一位VC说道:“一般来讲,在风险资金收到一个商业计划的时候,他可能很忙没有时间仔细地看。那么他会怎样呢?他一般会看一下你的Managerment Team,也就是管理团队的情况。然后他会有一个初始的判断,与这一行的其它的管理团队相比,你们是否比他们强?是否能胜出?然后他会看一下计划中的Summary。看你们这个团队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否能很好地实施?是否能协调?在所有可能的指标中,对管理团队的评价具有最高的权重。”

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是让风险投资兴奋的?什么样的团队是让风险投资觉得他们可以做成一件事、圆一个梦的呢?

一位VC说:学历对team的构成是很重要的。然后,最好有几年大公司的工作背景,经过一段原始积累,产生了创业的火花。这是我们评价一个team团队很重要的准则。

另一位VC说:在互联网里,这个团队一定要有亲和力。能互相给予支撑和补台。另外,如果团队中有干这行的背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并非所有这样的梦幻组合都能吸引到VC的关注。一位VC就遇到过这样一个TEAM,它看上去真的很理想。但一旦和他们仔细交流了后,却发现这个team是乌龙军。“人都是临时凑起来的。你给我钱,我就加入,不给钱,就散伙了。”他说:“一个好的team,各种人的搭配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们原来不是很熟悉 ,在拿到资金后,常常会产生矛盾。”

一位老资格的VC向记者谈了这样一种现象,“在中国,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许多TEAM都是CEO的能力、意志很强,然后下面就是几个技术人员。这样的TEAM往往具有很大的隐患,因为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你不可能样样都行。”

此外,TEAM中有商科背景的人往往能受到VC的关注起到加分的效果。一位VC说:“我最担心的是什么?管理。融资成功之后,钱怎么用?原来艰苦奋斗,不要我钱一投下去,买房子了、买车都出来了。当年中国最早的几家上市公司,现在股价都是很低迷。都是钱拿到手了后去炒股了,炒房地产了……,除了思想上的问题外,缺的是管理。”

VC看重一个创业者的方式是怎样的?对此,CIV的朱虹董事的话恐怕最能代表VC们的普遍意见:“最重要是他有没有那种宽容度、他有没有那种吸纳百川的胸怀。因为每个人不可能什么都会,要有一种能够互相学习的气质。有的人很聪明,但他不具备这种气质。有的人不聪明,但他具备这种气质。我认为这种人是能做大事的料。这是风险投资看创业者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当然这一切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学历、一定的技术能力之上的。他不一定什么都懂但他一定要有这个愿望去让懂的人围绕他转。”

同时,CEO是否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也是VC们看人的一个重点。一位VC说:“现实中,很多东西需要在实践中磨练,对一些人的看法、对一些事情的判断都要在实践中摸索得出。要有在工作实际中把人的能力积极性给调动起来。所以我们在看一个CEO在过去是否已经建立过一个公司,是否有成功管理一个团队的经验。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求这些CEO一定要在IT行业中。在其它行业所学到的同样可以应用到互联网产业中来。”

在VC的眼里,中国本土的创业者和海外留学归来的创业者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一位VC说:“我们发现中国本土的创业者往往都是学技术出身。他们对管理、对商业运作有一种模糊的概念,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对公司整体的把握,对公司团队的组建缺乏经验。对于海外的创业者来说,基本上是商业运作放在第一位。一般都是从美国带回来一种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同时也会带回来一些在海外的资金。他们往往容易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但他们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对国内政府的运做模式,对和国内政府打交道的方式以及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还缺乏认识。”

许多时候,再多的整理归纳也不能为读者撩开VC们的神秘面纱,听听VC原汁原味的话语,幸许更能让读者领略到他们的真实想法。

“做VC实在太忙了,有时候要拒绝很多人,包括你的朋友。实在很无奈。但让人高兴的是也认识了很多朋友,都是很优秀的一群人。”

“国内的媒体宣传把风险投资说成一个非常崇高的事业,那么我想说的是,风险投资可能比其它投资更要带有一些铜臭味。”

“我并认为我们讲的理论有多大作用。什么敏锐的感觉啦,眼光独特啦!都是骗人的鬼话。GOOD LUCK!有运气的成分在里头。”

“我先看前面的三页,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就不看。通常我会和他们直接交谈,在谈的过程中了解情况。”

“许多人掩掩藏藏说我不能跟你讲,因为一讲出来就不值钱了。如果你说你讲出来了就不值钱了。那么我绝不会去投。因为很简单,你要放到网上去。如果你放到网上去,别人5分钟就能学走的话,我为什么要投你呢?你没有任何技术去阻碍别人跑得快,只是用钱来堆出来,那你就自己找钱去堆出来吧!”

“我投互联网的目的是赚钱,不是替社会做贡献。这可能是比较偏激的想法。我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了,需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什么是高科技?高科技就是领导层不懂的叫高科技。起码要做到90%以上的人不懂。互联网至少有50%以上的人都懂。”

“对一个项目,我挖掘的是最阴暗的东西。做VC我们从来不去深刻地挖掘这个项目的好处,因为好处你是一定会告诉我的。我挖掘最不能露出来的东西,看看这些会不会抵消你的好处,以及风险会大到什么程度。我们用不找打扮包装来骗自己。”

“新浪的模式对投资者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故事。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过去说,壮士断腕,它现在不是断腕,简直是一个身子都断下来了。它对投资者究竟有多少吸引力?有篇文章说它是空车上市,说车上有违禁品给卸下来了。”

“要有一个很清楚地关于经营的想法,这个想法可以写在纸上,可以半页纸,也可以一页纸,但不希望看到超过20页的东西。清晰的经营思想就是:他想做什么,提供给谁,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他要在这个市场里面怎样赚钱、怎样经营、怎样具备自己的独特性。”

“国内的INTERNET领域非常缺人,但缺的是那种适应于干的人,所谓适应于干的人,至少要具备团队所必须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把一件事情当作一个赚钱的行为,而不是当成一个终生的事业。这种理念就是绝不干自己不适应的事情。”

“评价team的另一个很重要标准是年龄-40岁以上不行。比如说你们的老师要搞一个计划,我肯定没太大兴趣,我对学生搞的更有兴趣。”

本报记者 余梦非
2000年4月20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