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微软,只能见招拆招 - IT观察 - 河南海河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0 次) 时间:2002-01-11 10:06:52 来源:河南海河 (河南海河) 原创-IT

中国有句古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其实在财富全球500强中,微软算不上是什么拔尖的公司,在2000年时它的排名为216,而在美国500强企业中的排名也只是79,但是如果要评选”出风头500强”,微软一定是执牛耳者,不过”出风头”带来的烦恼也不少,其中最令比尔·盖茨头痛的莫过于三年前就开始的反垄断世纪之案了,但今年年底,微软世界又出现了光明的曙光,烦恼的反而是高举反垄断大旗的人们。

一、经济低迷正是微软的有力武器

有关微软垄断案的官司已经打了三年,当微软越战越勇时,政府反而先举白旗”投降”了。11月初,当美国司法部提出合解协议之后,遭到国人不少的非难,胳膊拧不过大腿,紧接着涉案的九个州都放出了”和平鸽”,同意合解,虽然其它九个州的首席检察官对此都提出了置疑,但是难免势单力孤。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财大气粗的微软趁热打铁要从民间诉讼案入手,又单方面提出了一个私了协议,其闪光点就是”砸下10亿美元助危扶贫!”,即微软将为美国最穷的学校捐助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训练课程、软硬件产品,只要超过100家民间集体诉讼人同意合解,首期5.5亿美元的资金将立刻到位。微软此举一度被认为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因为一旦民间诉讼取消了,反对和解案的各州首席辩护律师将不得不改变前面的强硬立场。可是明眼人一瞅就发现,占10亿美元中很大比例的软件产品并不需要比尔·盖茨多花一分钱–毕竟软件产品只要COPY一下就完事了。而教育领域正是微软的死对头–苹果公司的天下,这不禁令人怀疑微软的真正用心了。当然微软的日子也不是那么轻松,它正面临欧盟提出的反垄断诉讼案,这或者是微软天空下最后一丝乌云了。
每次当技术行业面临经济低潮时,微软总能够一步到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就像《华尔街杂志》最近的一则报道中说的那样”经济的低迷反而是微软战胜对手的有利时机,因为它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夺取新市场。”而且当微软的竞争对手纷纷裁员和缩减开支时,微软都在干吗?你会吃惊地发现,它反而在不遗余力地搞市场宣传和加大研发的力度。比如在90年代初,它就寻找到合适的机会打败苹果的Macintosh(苹果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系列微机,亦称(Mac)麦金托什机)对市场的控制,时至今日,微软坐拥36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面对新一轮的经济低潮,”有钱的当然就是老大。”尤其在现在这种行情下,它可以以相当低的价格购买那些新创业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都拥有一些新的技术。
在微软取得与司法部一役的胜利之后,虽然目前的合解协议中有某些限制性的条款,但是当微软一旦在新的领域里站稳脚跟后(比如在PDA操作系统、游戏机等领域),它还是会恢复原来的真面目。微软的企业文化中总是有着打败对手,获得胜利的冲动,它必将进到一个新的”垄断”时代,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近。
在新经济领域,流行着“The Next Big Thing”(下一个重点),因为你永远无法预知未来,永远也不能预料什么样的技术才会成为潮流,就象当互联网该兴起时,我们无法预知它对人类生活带来这么强烈的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80年代的时候可以认为互联网是:”the next big thing”,虽然微软有引以自豪的GUI,IE技术,掌上电脑和其它如视频游戏机XBOX等设备,但是微软的创造力已经减弱,在这些引起自豪的领域内,都还有其它的佼佼者,所以它凭什么认为自己是领先者呢?另外,像微软这样的超级公司,拖着庞大的身体,想再进行创新也是不太容易的,不过公平地说,与规模差不多的公司相比,微软的革新精神还是要强一些,但是像微软这么大的软件公司,不可能再进行新的软件革命了,最大可能是利用好它们。

二、面对微软,你只能见招拆招

起初,那些对微软垄断行为感到不满的人,寄希望于在法庭上看它的笑话,但最后他们感到除了失望就是愤怒,面对这个庞大的”软件帝国”,只能够忿忿地说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毖。”观察家们认为:反对微软并不是出于盲目的偏见,而是微软的垄断已经给计算机行业的增长和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反对微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持竞争,促进计算机业健康发展。
当然,不能够因为微软案垄断案没有取得成功而放弃反垄断的努力,事实上不管结果怎么样,正是因为微软面临长期的诉讼和抗议,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它对市场控制的能力或者习惯,而且微软也得确采取了某些有效的手段来改善计算机时代中生活与工作的质量,比如windows的确是无可逾越的一座高峰,这是无可置疑的。这也是某些微软支持者提出”原谅”微软的主要原因,他们不肯接受产业观察家的批评,
无论是从法律还是经济的角度而言,微软都已经获得了”实质”上的胜利,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微软的世界,但是仍然还有法子可以治一治这个庞大的软件帝国–那就是见招拆招,虽然这个法子有点儿消极,但也不见得没有效果。
首先,使用非微软公司的软件产品是最关键的一条,尽管人们不得不使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但不见得必需使用微软在操作系统中捆绑的那些应用软件,包括Outlook,Media Player,Internet Explorer……等日常工作中必须使用的软件。例如,我们可以使用Eudora来发电子邮件(Eudora是著名的电子邮件软件公司Qualcomm的王牌免费电子邮件软件),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电子邮件软件,虽然还不甚完美,但是你可以很惊奇地发现,这些软件不会给你带来Outlook那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今年肆虐全球的蠕虫病毒还不就是因为Outlook中存在很多漏洞吗?同样,IE(Internet Explorer)也是微软搞垄断的一个明证,它其实已经成为网络浏览器软件中事实上的标准,这些年来,微软一直都在改进IE的速度与稳定性,但是其它软件公司的浏览器软件也不少,包括Opera,Navigator……这些浏览器软件占用内存小,加载快,使用方便。而微软不但在操作系统中捆绑了IE,还在IE中”捆绑”了其它应用软件的链接,包括直接链接到WindowsMedia、Windows、免费的HotMail等软件,这更加剥夺了其它类似应用软件的生存机会。甚至前不久还出现非IE浏览器无法访问MSN的状况,看来微软的心还真够大的!
其次,微软的个人操作系统软件与企业用的操作系统软件价格都一路看涨,然而相比之下,PC机的任何一个部件这些年来的价格却一路走跌,比如内存条,主板,硬盘,显示器性能提高了,价格却降低了。但是在一台电脑中”微软税”的比例却越来越重了,因为每个生产电脑的厂商只要预装了Windows,就要向微软交纳一定费用。当然,微软有权利制定任何它认为合理的价格,但政府买电脑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为什么要将宝贵的金钱都塞进微软那个已经富的流油的钱罐子里呢?当然要将整个政府办公机构的电脑操作系统都换成Linux也有些不现实,这种免费的操作系统对于新手而言,使用起来的确有些难,好在某些开放源代码的研究团体已经为这个问题工作了好多年,迟早会解决的。但是在服务器的问题上就不太一样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政府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将操作系统换成Linux或者其它免费的软件产品,当你逃离了微软的”解决方案”之后,你的系统反而会更加安全,而且购买电脑的价格也会越来越便宜了。
再次,一定要掌握充分的证据,就象John Heilemann在《Pride Before the Fall: The Trial of Bill Gates and the End of the Microsoft Age》(审判比尔·盖茨和微软时代的终结)一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在这次的反垄断诉讼案中,政府为什么会处于尴尬的境地,是因为它没有办法让微软的竞争对手们提出有力的证据。现在仍然还有9个州在坚持着,新一轮的诉讼仍将继续,微软这次大概不会轻易过关,另外,任何想要与微软打官司的人都应该考虑及时掌握证据,一旦在反垄断的征途上,遭到阻力时,随时需要提供这些资料,包括笔记,证人,记录。
反垄断人士仍然在奋斗,无论是司法部或者微软都不能够让他们停下来……

海河 首发 计世网
转载请通知作者
qq:28888619
[email protected]